近日,據國內多家媒體報道,浙江杭州、金華、麗水等地相繼推出“三色健康碼”,并采用“一人一碼、三色管理”的模式作為疫情期間返鄉人員的通行證。
據報道,所謂的“健康代碼”是基于數字能力的健康評估證書。
在一人一院的管理模式下,展示綠色代碼的人將穿過整個城市;有黃色代碼的應在7天內集中或隔離在家,連續申報健康出拳不超過7天正常后轉換為綠色代碼;那些有紅色代碼的人需要在家里集中或隔離14天,然后在14天的正常健康檢查后轉向綠色代碼。
在企業開始復工時,人員的流動無疑會增加疫情防控的風險,而“一人一碼”健康評估則證明了數字化,有效地實現了流動人員的健康管理,實現了員工去過哪里、是否有感染風險的數字化追溯,使得企業復工期間的疫情風險更加可控。
在“一人一碼”的背后,大數據有助于預防和控制疫情
最近,民政部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提到,科技互聯網公司對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在當前的城市社區和
與17年前的非典疫情相比,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疫情”中,我們有了更多預防和控制疫情的新生力量。當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技術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時,我們也有了更多的技術和手段來抗擊這一流行病。
浙江省許多地方使用的“健康代碼”的數字化健康評估證明,它實際上可以建立復工期間的人員流動數據庫,并基于終端的LBS技術和人員流動遷移的大數據圖,獲得完整的疫情防控數字地圖,從而進一步實現人員返崗的數字路徑追蹤,實現疫情的數字化控制。
大數據對疫情防控的輔助作用大致可分為三個重要節點:前期、中期和后期,不同節點的作用不同。
在疫情爆發的早期,大數據的更大作用體現在對病毒宿主的研究上。例如,1月24日,北京大學的研究小組發表了一篇論文,稱NCP病毒的中間宿主可能是水貂,在研究中,該小組利用病毒特異性基因組數據和現有的病毒基因數據庫進行數據檢索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