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們一個接一個地重返工作崗位,但問題依然存在。一是部分工人因疫情不能按時到達,生產能力不能在短時間內完全恢復;第二,受疫情影響,上游原料供應和下游產品銷售有些不穩定,需要進一步確認合作?!币患曳b廠的老板陳科最近有些焦慮。
在疫情形勢下,市場暫時停牌對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原本處于正常經營和規模的中小企業,現在又要面臨一場以防疫和生產為重點的硬仗,挑戰接踵而至。
因此,在國內相關部門的號召和領導下,各大工業互聯網平臺越來越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共同發動一場重振市場信心的戰爭。
首先,中小企業的壓力加大了,“換股”成為關鍵
分散在全國各地的中小企業,雖然不是互聯網和媒體關注的主角,但一直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3000萬,貢獻了國家稅收的5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的60%以上,技術創新成果的70%以上,勞動就業的80%以上。
然而,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一直處于穩步發展的趨勢。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92.7,低于繁榮臨界值100。
其中,基礎工業分行業指數僅為92.5,底層制造業壓力更大。經過進一步觀察,我們還可以發現,我國中小企業在資本狀況和企業效益方面都不容樂觀,急需轉型升級。
那么,不難想象,在疫情下,資本狀況和企業效益方面暴露出來的問題將進一步放大,成為壓垮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后一根稻草。
為此,政府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呼吁企業與“增量增長”和“存量變動”并行發展,實現雙向驅動。在疫情形勢下,中小企業可能面臨短期停產。此時,實施“股改”是拯救他們的最佳時機和最關鍵的方式。
所謂“存量變動”,簡單來說,就是優化現有生產和經營的結合,提高企業的效率。這一概念與中國正在推廣的另一種模式,即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基本一致。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和核心是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放置設備和生產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