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多數人不會不熟悉電信欺詐。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電信欺詐已經從電話和短信轉移到社交平臺和應用軟件。通過偽造APP,犯罪分子以存款為由騙取用戶的錢,這影響了行業的發展。360借記卡安全專家安冉提醒用戶,下載在線貸款應用必須通過正式渠道,不要相信陌生人發送的未知下載鏈接或應用安裝文件。
最近,黑龍江省的一個網絡貸款用戶遇到了這種欺詐陷阱。由于疫情的影響,趙老師的收入也有所下降,而原定的開學日期也被推遲了。迫于經濟壓力,趙老師決定通過網上貸款平臺申請貸款來度過這段非常時期。
趙老師通過手機收到的一條短信鏈接,下載了某網上貸款平臺,按照步驟注冊并提交了個人信息。沒過多久,趙老師就接到了APP的通知,說趙老師已經通過了考試,但是在賺錢的過程中,由于趙老師填錯了銀行卡賬號,賬號被凍結,貸款無法發放,所以她不得不先付了貸款金額的30%的定金才能繼續貸款。
根據客服要求,趙老師增加了一個客服微信,并收到了客服顯示的后臺處理截圖,顯示趙老師的銀行賬號已經被凍結。趙老師沒有將30%的定金轉到客服提供的賬戶上。后來,當趙老師問起貸款進度時,客服一直沒有發消息。此時,趙小姐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360欠條安全專家安冉指出,趙先生遇到的是典型的假冒APP的電信欺詐行為。犯罪分子通過引導用戶下載假冒APP,在貸款過程中以存款、解凍和手續費的名義收取各種費用。一旦用戶支付了費用,他們就會逃避或繼續以其他名義作弊。
360欠條安全專家安冉表示,防止這種假欠條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用戶的防范意識,同時了解互聯網金融。目前,國內正式的在線信貸平臺在用戶獲得貸款之前不收取任何費用。一旦用戶被要求在借款前支付費用,他們基本上可以被判定為電信欺詐,并且永遠不會轉賬。
對于假冒的APP,國家層面也采取了積極的措施進行整改,但電信欺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徹底根除。截至2019年6月30日,共發現48,000個互聯網金融假冒網頁,120,000個受害者APP 2801互聯網金融假冒應用,累計下載量3343.7萬次。因此,用戶自身必須提高防范意識,謹防落入欺詐者精心編織的陷阱。
不僅如此,以360借據為代表的主要互聯網金融平臺也在積極努力。2019年底,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等360家金融等ISWG(互聯網安全工作組)理事單位聯合發布反欺詐公益倡議,積極響應公安部刑偵局號召,推進反欺詐合作和協同治理,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服務反欺詐工作,采取多種有效技術手段切斷欺詐團伙的金融聯系,從技術層面保障人民財產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