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了企業的生產和經營。中小企業在產業鏈中占據關鍵位置,由于抵御風險的能力較低,一般會受到疫情的影響。一方面,他們承受著租金、工資和信貸成本的財務壓力,另一方面,他們又承受著重返工作崗位和恢復生產的壓力。為了幫助中小企業預防和控制疫情,恢復工作,恢復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最近發布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號文件,賦予中小企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能力,并明確提出“推動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實現精益生產、敏捷制造、精細管理和智能決策”。科技幫助中小企業恢復生產央視《新聞聯播》近日報道,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和國家電網杭州供電公司利用科技手段幫助中小企業準確恢復生產。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通過開放稅收、企業供應鏈等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更準確地了解中小企業的納稅情況和資金流向,給出企業信用報告,并主動向即將斷鏈的xi某電磁線企業發放貸款,實現了對管理好、信用好、暫時困難的中小企業的快速審批和貸款。國家電網杭州供電公司利用大數據發布了中國第一個“電價代碼”。短短幾天,被園區攔截的706家企業享受了5個月的5%電價優惠政策,直接減免了中小企業數十萬元的費用。此外,通過“暖春行動”,Top大象等科技公司為中小企業提供為期一年的免費風險控制服務,以化解網上業務的風險,準確支持中小企業,幫助企業恢復生產、市場和數字化轉型。為了解決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瓶頸”問題,餐館開始上門送菜,電影院開始拿出爆米花,主食店開始拿出面粉,房地產在網上直播,超市設立社區團購,甚至把學校教師變成“18線主播”。家庭消費、在線營銷和外賣.數字化給人的感覺是無形的、看不見的,事實上已經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和經營中。數字化是一種隨時隨地7*24不間斷的服務模式,改善了消費者體驗,對業務風險管理和運營增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企業和用戶之間的頻繁互動,越來越多的關鍵業務暴露在互聯網上。缺乏相關規劃或準備不足的企業,如果不熟悉數字化,不知道如何操作,就會遇到許多新的問題和風險。例如,在線新活動是企業數字化最常用的措施。紅包、積分、回扣、折扣和優惠券都是很酷的東西,但是它們很大
行業資訊
科技幫助企業恢復生產,解決數字化轉型的“卡脖子”問題
瀏覽:131 時間:2025-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