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中國企業的標桿,不再制造驚喜?財經小裘蕓|作者劉玉|編者:“所有在新方向努力工作的企業都會受到慣性的阻礙。事實上,他們過去的創新越成功,任何試圖改變原有流程的后續創新所面臨的阻力就越大。”根據杰弗里·a·摩爾的書《《公司進化論:偉大的企業如何持續創新》》,阿里似乎正面臨這種阻力。從騰訊、JD.com、阿里和品多多的最新季度報告和年度報告來看,這些中國互聯網巨頭似乎都取得了良好的增長。騰訊從游戲中賺取了非常高的凈利潤,而京東的收入超出了預期,品多多多的用戶也大幅增加。與阿里相比,這似乎并不奇怪。即使在2020年第一季度,其收入增長率也是近年來最低的,季度凈利潤下降了88%。“阿里做不到嗎?”于是,這樣的聲音出現在市場上,其核心業務電子商務面臨著“后浪潮”的沖擊。然而,更多的人認為,阿里近年來一直在拓展新的領域和界限,但他一直沒有得到更多的關注,或者說尖子生總是比進步學生獲得更多的關注。例如,阿里巴巴云去年的年收入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58%,成為推動阿里成長的重要力量。就行業而言,阿里巴巴云的收入規模和增長率都顯示出壓倒同行的姿態,這是阿里在數字產業經濟時代寄予厚望的增長動能和價值中心。通過財務報告,我們已經可以看出端倪,而阿里的另一種可能性也越來越明顯。阿里“不能”?5月下旬,空氣中充滿了“財務報告秀”的味道。根據阿里發布的業績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為1143.1億元,凈利潤為31.62億元;在騰訊日前發布的季度報告中,騰訊的收入為1081億元,但凈利潤高達289億元。第一季度,收入超過阿里的JD.com實現了1462億元的收入規模。更重要的是,雖然JD.com的增長率相當于阿里的22%,但這是近年來相對較高的增長率,而阿里的增長率卻是一個新的低點。更有趣的是,有很多努力要在阿里的同一天發布財務報告。雖然收入規模與阿里相差甚遠,但截至3月31日,主動購買者的數量為6.28億,在本財年大幅增加了1.85億,阿里主動購買者的數量減少至1億。阿里,中國企業的標桿,不再制造驚喜?
電商動態